一、大班区域垃圾分类玩法?

1、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2、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3、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二、如何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

当前,最火的两个词应该就是“扫黑除恶”和“垃圾分类”吧。小s认为,好习惯的养成是育儿的关键。那么,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

第一,言传身教。

父母老师以及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对幼儿提出要求,首先得自己做到。所以,大人们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第二,小游戏。

用四个一次性杯子做成四个不同类型垃圾桶,在小卡片上写上这是什么垃圾,和你的孩子一起投放吧,还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哟。

第三,手抄报小宣传。

垃圾分类的宣传有很多,宣传单、LED 显示屏、口号标语等等。和孩子一起做一份垃圾分类手抄报无疑是对幼儿最好的宣传方式,既能让孩子亲自参与,又能让孩子感兴趣,还能让孩子留下记忆。

让我们一起爱护我们的家园吧!我是小s,欢迎点赞关注。

三、如何进行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

研究中,对于分类现象存在两种观点,分别是相似性和理论性。其中相似性理论是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研究中的重点。Melkman研究发展,幼儿常常将同样颜色或者是同样形状的物体分成一类,例如他们常常会将圆形的水果和圆形的足够归纳成一类,而不是将苹果和香蕉分成一类,可见,幼儿在理论性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更加依赖于物体的表观特征。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幼儿在感知能力上也会出现巨大变化,陈立等人对我国幼儿认知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幼儿在3岁以前对物体的抽象形状能有所认识,3岁到5.5岁对颜色抽象占有优势,而6岁以后逐渐开始接触理性方面的认知。

基于理性解释的分类能力发展特点

学者认为,仅仅以相似性最为分类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幼儿在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存在性的知识进行分类。Murphy等人对儿童的记忆分类任务进行研究中发现,学前儿童在分类过程中,更倾向于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解是4-5岁儿童已经开始掌握的技能,因此对特征类别进行指导,相对于相似性的学习而言,更有实际意义。

幼儿分类能力培养   

(一) 提高幼儿利用表明特征进行分类  

 幼儿对感知能力可以进行分类,在培养幼儿分类能力的过程中,受到幼儿智力发育的限制,幼儿只能从感官上对事物的属性进行了解,例如物体的轻重,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能够让幼儿对于物体的属性、特征更加敏感。例如课堂游戏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不同形状、颜色的分类惊呆,从而促进幼儿对物体的基本属性进行认识。   

其次,需要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比较是分类一项基本过程,人们在进行分类之前都需要进行比较。例如,在培养幼儿嗅觉能力的过程中,将不同嗅觉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能够培养幼儿对不同材料味道的辨别能力。  

 (二) 增加幼儿分类经验、促进其类别知识的形成   

幼儿分类能力从表面相似性逐渐会发展到依赖理论知识,幼儿理论知识越丰富,其发展的潜力越大,分类也就越准确。马克思说过“量变引起质变”,在幼儿分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样适用,知识是由经验转化而来的,为提高幼儿分类能力,需要增加幼儿分类培养的机会,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询问幼儿拖鞋摆放的位置;阳台上哪些衣服是夏天穿的,哪些衣服是冬天穿的;冰箱中,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同时还可以知道幼儿进行垃圾分类。这些日常的分类培训,不仅能够培养出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能够让其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从而引起质变。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教授知识对于幼儿分类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幼儿的概念形成是一个不断从外界吸收,再转化为知识的过程。类别概念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在分类培训中仅仅让幼儿知道一个类别概念,这样幼儿就会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下次在出现类别分类时候,往往会出现概念经不起推敲等现象。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分类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可以适当的提供类别分类材料,但是不宜干涉幼儿操作方式,幼儿在反复玩耍过程中,逐渐会发现数量、颜色之间的关系,从而起到增强分类能力的目的。   

(三) 注意培养幼儿基本水平概念  

基本水平是一类统称,同时基本水平概念具有一定的信息量。例如教师在较孩子认识事物的中,首先需要对基本概念进行认识,例如虫子、鱼、鸟等基本概念,而不是较他们首先上位类概念,如动物;也不该首先认识下位类概念,例如草鱼,鲤鱼等等。认识到了基本水平的概念以后,幼儿就掌握了理性的分类能力,在下次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会将具有一定属性的物体分类在一起,掌握到了鸟的特征之后,幼儿就会将会飞的属性当做鸟的属性,因此会将蝴蝶、蚊子人做为鸟,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特别指导和样例变换,从而对幼儿的错误概念进行纠正。

综上所述,幼儿的分类能力的发展,随着相似性的分类到理论性的分类的一个基本过程中,在掌握到了幼儿分类的基本特征以后,教师和家长针对幼儿的培养,需要从基本水平道其他水平进行变化。幼儿分类能力的提高不是基本的授课,而是需要通过给幼儿一定的环境进行刺激,设计情境,才能够让幼儿掌握到更多食物的本质属性,从而积累更多的分类经验。

四、上海垃圾分类第一人叫什么?

翁胜利既是一名老师,也是南山区海月华庭小区的一名业主,更是小区业委会的主任,他把垃圾减量分类的政策和所在学校的垃圾分类经验带到小区,引领业委会和业主参与到小区的垃圾分类中来,让小区的垃圾分类走在全市的前列。

翁胜利告诉记者,不管是作为业主还是业委会主任,他都非常支持垃圾分类,当海月华庭小区从去年年中启动垃圾分类时,他第一个从小区物业公司领来分类垃圾桶,以身作则,向其他的业主宣传垃圾分类,从此开启了他“垃圾分类达人”之路。

翁胜利介绍,他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我经常会去劝导不配合垃圾分类的业主,让他们积极参加,给他们宣传,让大家都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和做法。”翁胜利高兴地告诉记者,业委会支持小区物业对小区的清洁工进行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培训,垃圾分类启动后,每个早晨和傍晚,垃圾桶边便有身穿绿色衣服的清洁工站在一旁指导,“看过去就像是一道风景线,居民很受感染,逐渐就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再接着是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小区的小孩来宣传发动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一堂重要的环保教育课,小孩在学校学会了垃圾分类,回家后,还会‘监督’家人,如果家人投错了,小孩都能纠正过来。”翁胜利充分发挥自己的“双重身份”,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去年年底,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对海月华庭小区的第四季度垃圾分类成效进行了考核验收,在十几个同批验收的小区中,海月华庭以95分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翁胜利把这一成绩特意在小区内公布。他认为,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更加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最初的意识宣传再到效果宣传,每段时期宣传的重点不一样,要让居民知道,他们参与垃圾分类后,回收了多少有价值的垃圾,减少了多少污染等等,这些成效都是居民创造的,以此来给予居民深入进行垃圾分类的动力。

“有了翁胜利引领下的业委会的支持,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也顺畅许多。”比起有的试点小区垃圾分类遭到业委会的反对,海月华庭小区物业管理处主任张秋萍对翁胜利的热心和支持感到特别高兴。

五、幼儿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重要性首先,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经过分类回收,再利用而是任意的弃置,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保护是十分不利的。如何减少垃圾量,改善生存环境的质量,也是当前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其次,伴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虽然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护环境,但是这些力量太薄弱,并没有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

为了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进环保活动,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养成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习惯 。